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扎根基层实践队组织了一次以“传承文化瑰宝,弘扬非遗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扎根基层实践队于于8月15日参观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让团队成员亲身体验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深刻了解保护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之基,民族之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衢州市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践队员经讲解员带领了解了制瓷、制琴、制砚、竹编和婚俗等方面的知识。
“琴声荡漾,如鸣佩环”以衢州的制琴工艺为例:琴身的选择,每一块桐木经历的每一次风干存入自然的回声;琴体的雕刻,每一刀每一削都凝聚着制琴师的心血;琴弦的安装,每一弦每一次拨动回荡着文人墨客的风雅。
“这些纯手工雕琢的艺术品,不仅是技艺的巅峰展现,更是匠人之心、文化之魂的深情凝望,令人由衷地赞叹不已。”实践队队长张昊翔如此感慨。在岁月的长河中,制琴工艺如同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每一块木材的选择,每一刀刻痕的深浅,都蕴含着制琴师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非遗馆的讲解员如此回答。制琴师在沉默的木料中唤醒了音乐的灵魂,让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成为了时间的见证者和历史的讲述者。
“雨润云凝,墨韵天成”每一次研磨,都像是与历史的对话,墨块在砚台上旋转,发出细微而悠扬的沙沙声,宛如春雨滋润着大地,又似云雾在山间缭绕。墨汁缓缓释放,色泽浓郁而纯净,透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深邃与神秘。习总书记曾说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为了书法的美观,古代文人不仅练习书法技艺,还在砚台,墨条的选用上下功夫。小小砚台不仅承载其上的墨韵,更是中华民族追求完美,不断进步的精神体现。”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说到。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更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背后的深远寓意,有助于实践队员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
伏羲式古琴 张翔宇摄
衢州制瓷工艺 张翔宇摄
成员合影留念 周真晨摄
实践队队员合影 张翔宇摄
【作者:周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