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队青岛市北行:深入调研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模式

作者:伊心宁发布者:王珺发布时间:2019-08-05浏览次数:416

实践队的成员正在采访附近居民 伊心宁摄

正在丢弃废弃衣物的居民 伊心宁摄

山东省青岛市一直积极构建共享共治共建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针对当前全国“垃圾围城”及垃圾分类实施困难的现状,积极响应国家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本着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要遵循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于2017年12月14日,以“资源分类投放,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 在市北区海伦路街道试点运行了青岛市首个智慧垃圾分类回收箱。时隔一年半多的时间,为了深入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北区智能垃圾分类以及海伦路街道智能垃圾分类箱的使用现状,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信息控制与工程学院的”梦之队“实践队于7月2号前往青岛市北区开展为期4天的调研。

浅谈市北智能垃圾分类,了解有偿回收模式

实地调研前,通过查阅资料、浏览相关新闻等方式,实践队了解到:青岛市市北区的智能垃圾分类是围绕智能垃圾分类箱开展的有偿回收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当前垃圾分类回收困难的现状,希望通过在海伦路街道放置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现物质激励引导市民参与生活垃圾的便捷分类,逐步培养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该模式的主要内容为:海伦路街道和予升科技联合开展智慧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海伦路街道分批投放智能分类垃圾箱,并向居民发放、为居民办理实名制“市北智慧分类卡”,居民可以使用该卡进行刷卡开箱、对应投放可回收垃圾,由此获得一定的金额奖励,居民还可以携带该卡,到指定超市进行刷卡消费,实现有偿回收。

该智能垃圾箱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公益环保箱,用于投放电子垃圾、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另外两个则是废品回收箱,主要分为塑料瓶、纸张、衣物回收三大类。 

对应箱体上还贴有文字、图片的垃圾分类提示,便于垃圾分类知识较薄弱的居民了解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正确的投放,箱上还贴有今日可回收垃圾对应的价格,据工作人员透露,该回收价格普遍比居民得卖给小商小贩的市场价高,这是为了鼓励居民使用智能垃圾箱,养成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智能垃圾箱上还有二维码,扫码关注“小北分类”公众号,完成线上注册,无需办卡,即可扫码使用,舍去了较复杂的办卡的手续。“小北分类”公众号还可以查询用户信息、消费记录、消费地点和垃圾箱分布等信息,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实践队的成员也扫码使用了智能垃圾桶,体验了一把“智能垃圾分类”的魅力。

深入市北区街道采访调研,挖掘垃圾分类新思路

在了解了青岛智能垃圾分类的模式的基础上,实践队深入海伦路街道,对来往行人、居民进行智能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获得纸质有效问卷五十余份,电子问卷百余份。 

分析问卷,实践队得出结果: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智能分类垃圾箱持支持态度,被调查者中使用过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人对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的模式基本满意,且赞同该模式有利于垃圾分类知识和环保意识的普及。但是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更习惯使用传统的垃圾箱,部分被调查者仅知晓智能分类垃圾箱的存在,却从未使用。

实践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使用情况不乐观的主因是人们原有的垃圾处理习惯根深蒂固、缺乏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同时智能分类垃圾箱的有限的分布数量、范围以及中老年人对智能产品排斥的本能等因素为智能垃圾分类的推广增加了障碍。

除了问卷调查,实践队还对周边小区进行采访调研,有针对性地对居民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使用体验、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不足以及居民个人对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模式的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采访。

通过采访问答的方式,实践队的成员与附近居民沟通交流,了解了目前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模式的问题,同时深入生活本身,探索该模式基础下的新思路。

目前的有偿回收的方式主要是投放垃圾,获取相应金额,再到指定超市消费,受访者普遍反映指定消费的超市较单一、距离远,这些因素导致的不便会消减部分居民使用智能分类垃圾箱的积极性。同时,智能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是一个问题,当前街道主要宣传方式是向各个配有智能垃圾回收箱的小区楼管集中开会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智能垃圾回收箱的使用方法,再通过楼管向各户居民宣传,期望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但部分楼管宣传落实不到位使得宣传工作断层,导致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不深,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分类垃圾箱。智能分类垃圾箱的“智能”比较适合青年人上手使用,方便快捷,而投放垃圾的居民大多为中老年人,“智能”的优势便成了劣势。

面对上述问题,如何采取新思路,合理优化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实践队经过分析讨论,认为可以从有偿回收着手,扩大“市北智慧分类卡”的使用范围,增选可靠的超市,使有偿回收真正便利居民的生活。此外,采取发放智能垃圾分类知识手册、张贴智能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微信推文宣传等措施,向市北区居民普及智能垃圾分类相关信息,同时可以组建志愿服务队,招收有热情、爱环保的青年人向老年人讲解智能分类垃圾箱的使用方法。

智能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

2017年12月14日,市北区海伦路街道试点运行了青岛市首个智慧垃圾分类回收箱,时隔一年半,智慧分类垃圾箱从海伦路街道出发不断向外推广,截止目前,投入的智能分类垃圾箱体达到54组。市北区鼓励和引导居民将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就近投放到政府购买的智能分类垃圾箱体中,目前全区智能回收箱体共覆盖22000户居民家庭。

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模式在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迸发出了它的绿色活力,最初的试点海伦路街道也顺利到达了市“垃圾分类达标街道”标准,从市北区重新聚焦到海伦路街道,垃圾分类之路任重而道远。

实践队通过采访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成本原因和土地限制,目前海伦路街道投放了七组智能分类垃圾箱,覆盖面只能达到辖区的五分之一。所以,现在海伦路街道的垃圾分类还是以传统的人工布桶的方式为主,比如回收桶,可害垃圾桶,以智能分类垃圾箱为辅。

实践队成员向工作人员反映了居民认为超市单一、位置较远的看法,工作人员这样说:“我们如果是要选择超市的话,首要的就是保证超市内商品的流动性强,质量有保障。离居民较近的小超市做不到上面这几点,只有大超市才行,我们是站在一个更中立的角度去替居民着想。”

之后实践队成员又采访青岛予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俊,他坦言:“对我来说,我也想把我的卡去打通很多地方,比如和一些连锁超市合作。但是我的卡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把我的卡和连锁超市关联的话相当于把他的收银系统打乱了,所以目前来说的话我们没有能力去整合这种大型或者更多的场所。我们正在尝试和琴岛通合作,就是把我们的信息和青岛公交卡关联,这样一来,投放可回收垃圾获得的金额可以用来乘公交,这算是我们现阶段的一个探索。”

对于智能分类垃圾箱的分布问题,工作人员回答道:“目前我们在这个地方,在可控的范围内有三组设备,在其他地方还有两组设备,就这一个街道就有五组设备。每个设备的放置位置都是经过考虑的,比如这个设备就安放在小区出入口的位置。所以我们如何放置新的设备、放置在哪这些问题都是要一步步慢慢来解决的。我们现在就是要普及这种智能分类垃圾箱,让它实现一定的覆盖率,像我们这种设备它的覆盖率是六百户。”

“现在海伦路街道发卡量已经达到3000张,几乎每户都有一张卡。我们每周五还会进行办卡业务,每周一般有4到8张的办卡量,一个月大概是30张的办卡量,此外还有微信线上办卡,我相信智能垃圾分类会越来越普及。”李俊这样说的同时他也分享了他的担忧,“我们内部数据显示,持卡人的年龄分布大致为20岁以下占10%,70岁以上占10%,40到70岁占到了60%,中老年人是主要使用人群,而这部分人恰恰是最难管理的,因为他们的受多年习惯影响,比较已经难以接受新事物,要真正规范他们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北区街道作为青岛市智能垃圾分类试点,经过一年半多的时间考验,证明了智能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模式的可行性,但或许正如李俊说的那样“智能垃圾分类的推动,推动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对今天对于垃圾分类的习惯的倡导,推动的推动的是优化的管理,更是一个长效的机制。垃圾分类是一个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智能垃圾分类还在探索之中,摆脱“垃圾围城”的困境还需要我们每一位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坚定不移,你我责无旁贷!

【作者:伊心宁 摄影伊心宁   责任编辑: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