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我校于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是省内第一批专业建设点。智能感知工程专业聚焦智能科学领域,以现代智能传感、智能检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为指导,致力于培养智能传感器件、信息感知技术、动态测量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微系统、智慧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的专业人才。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依托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山东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具备培养本学科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强大实力。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智能感知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信息感知技术、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信息转换技术、分布式传感技术、数据采集与前端存储及处理技术、数据无线传输技术、数据与网络接口技术、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于2021年开始招生,为山东省第一个智能感知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点,每年招收2个班共计60人。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修业年限为四年。
专业培养目标: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身心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培养能够解决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健康、智能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
在学科基础阶段,主要学习数学、电子电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微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专业课程基于智能传感与智能测控,设置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感知系统设计基础、智能感知系统课程设计、智能感知工程项目实践等课程。
二、热点问题
1. 什么是智能感知?智能感知突出特点是什么?
智能感知,指各种传感器对复杂环境中的物理信号进行拟人思维记忆、学习、判断、推理而形成的知识,即从传感到认知。主要研究信息的智能获取、智能处理及应用,服务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计量等领域。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当前科技界的热门技术,都离不开智能感知技术。
智能感知主要突出两个关键点,即“感”和“知”。“感”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能力实现与自然界的交互,“知”是将检测到的信息提升至可记忆、理解、规划、决策等层次。物理世界的信号通过传感器,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图像识别、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映射到数字世界。
2.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研究生阶段发展方向有哪些?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以智能传感技术及应用、智能信息传输、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系统应用为基础,结合数学、物理、光学、生物等理论,包括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微机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工程光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在研究生阶段可以选择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方向进行深造,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本专业本科学生可选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或国外继续深造。
3.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与同级专业学科的联系是什么?
“智能感知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是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的三个本科专业,研究生阶段均对应“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在测量和控制的基础上,与人工智能、光信息学、微电子学、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而形成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同时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比,本专业侧重于智能感知系统的设计、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等。
4.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智慧油田、智慧城市、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行业应运而生。目前,此类行业都逐步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市场极其广阔并且发展前景不断向好。
从就业前景来说,该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应届生的就业率比传统专业高,而且就业质量好。由于其专业特点,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工程师、开发师、设计师等与计算机相关行业。
5.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有哪些要求?
智能感知工程作为新兴专业,涉及到的学习内容包括光、机、电、算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校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基础知识学习上,学科基础对数学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运算分析等能力。同时因其专业方向和面向领域,需要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和信息编程能力,提高软硬件开发训练、程序设计能力,从而进一步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专门技术人才。